首页 >> 经验问答 >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2025-09-13 14:13:30

问题描述: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14:13:30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者商鞅为了推行新法、树立威信,采取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举措——“立木为信”。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商鞅的智慧和政治手段,也展现了他以诚信治国的理念。下面将对《商鞅立木》的文言原文进行翻译,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加以整理。

一、文言原文(节选)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于是民信之。”

二、现代汉语翻译

法令已经制定好,但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他,于是让人在都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金。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去搬。商鞅又说:“能搬的人赏五十金。”果然有人搬了过去,商鞅立刻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自己不会欺骗百姓。从此,百姓开始相信他。

三、

商鞅在推行变法之前,通过“立木为信”的方式,向百姓展示自己的诚信与决心。此举不仅增强了百姓对新法的信任,也为后续的变法奠定了基础。这种以身作则、重诺守信的做法,在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言文与现代文对照表

文言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令既具,未布 法令已经制定好,但尚未公布
恐民之不信 担心百姓不相信他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于是让人在都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去搬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有人搬了过去,商鞅立刻给了他五十金
以明不欺 以此表明自己不会欺骗百姓
于是民信之 从此,百姓开始相信他

五、结语

“商鞅立木”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信任是施政的基础,而诚信则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商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