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捉鳖是什么意思】“瓮中捉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陶瓮里抓甲鱼”,比喻事情已经十拿九稳,敌人或目标无法逃脱,很容易被制服或抓获。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轻松取胜、掌控局势的情境。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瓮中捉鳖 |
拼音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寡人之过也,是自取之,非尔之罪也。”后来演变为“瓮中捉鳖”的说法。 |
释义 | 比喻事情已经非常容易解决,敌人或目标无处可逃,很容易被抓住或击败。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形势已定,胜利在握,对手难以逃脱。 |
近义词 | 束手就擒、瓮中之鳖、易如反掌 |
反义词 | 难以捉摸、无计可施、望尘莫及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瓮中捉鳖”最早出自古代典籍,原意是指在陶罐中捕捉甲鱼,因甲鱼被困在瓮中,无法逃脱,所以容易被抓住。后引申为比喻对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事情已经胜券在握。
在历史文献中,也曾有将领在战局已定时,使用“瓮中捉鳖”来形容对敌人的压制和掌控。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战争或竞争 | “敌军已陷入包围圈,我们只需等待时机,就是瓮中捉鳖。” |
日常生活 | “他早就把账本藏好了,现在想查也查不到,简直是瓮中捉鳖。” |
工作任务 | “这个项目已经完成大半,剩下的只是收尾,真是瓮中捉鳖。” |
四、总结
“瓮中捉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局势已经完全掌握,对手或问题已经无法逃脱,成功在即。它不仅适用于战争、竞争等场景,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一种轻松应对、胸有成竹的态度。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