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樯橹读什么】“樯橹”是一个常见的古文词汇,常出现在诗词中,尤其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但很多人对“樯橹”这个词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发音。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樯橹”的含义、读音以及相关知识。
一、
“樯橹”是古代船只上的重要部件,分别指船上的桅杆和船桨。在古文中,“樯橹”常用来代指战船或军舰,象征战争或战斗的场景。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于现代口语,但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力。
“樯橹”的拼音是 qiáng lǔ,其中“樯”读作 qiáng(第二声),意思是船上的桅杆;“橹”读作 lǔ(第三声),指的是船上的桨或橹具。两者合起来,常用来形容战船或战场上的气势。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出处 | 示例 |
樯橹 | qiáng lǔ | ㄑㄧㄤˊ ㄌㄨˇ | 船上的桅杆与船桨,泛指战船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三、延伸说明
“樯橹”一词在古文中的使用,不仅限于描写战争场面,也常用于表达一种历史感和英雄气概。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火攻击败曹操的水军时,也常用“樯橹”来形容敌方的舰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此外,“樯橹”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学习古文或欣赏古典诗词时,了解其含义和读音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学生或文学爱好者来说,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意图。
四、小结
“樯橹”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读音为 qiáng lǔ,意指船上的桅杆与船桨,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战船或战争场面。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樯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遇到类似词汇时也能更加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