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的彻底慌了钱的流向已变房价连跌

导读 2018年还没结束,但房价可以提前总结下。这一年很多行业叫惨,那是真惨,但喊得最凶的地产业却创造了营收高峰。CREIS统计了今年前11个月的

2018年还没结束,但房价可以提前总结下。

这一年很多行业叫惨,那是真惨,但喊得最凶的地产业却创造了营收高峰。

CREIS统计了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额,看点很多:

前11个月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的房企已增至26家,年内则有望超过30家;

其中碧桂园、万科与恒大均超5000亿元,3家均值为5841.7亿元,同比增长18.7%;

1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企业共23家,均值1725.3亿元,同比增长58.3%;

500亿元到1000亿元的企业有27家,均值为675.8亿元;

100亿元到500亿元的企业销售额均值为317.7亿元;

TOP100门槛升至236.3亿元。

这是地产业的史上最佳成绩单。

但细看问题也不少,绝大部分业绩都聚集在9月以前,11月很多地产公司的数据就有点尴尬了,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在下跌,于是有的公司为了冲业绩开始鼓励内部人购买,用各种方式回笼资金。

新公布的70城房价走势可以看出,17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价在下跌,即便是上涨的城市,涨幅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地产商在丰收之后对未来的走势看法分化严重,而老百姓(603883,股吧)对2019年能不能出手买房这个问题充满疑惑:

现在的房价到了历史大顶吗?

未来十年,房子还是最好的投资品吗?能涨多少?会跌多少?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讲清一个问题,“房地产信仰”是怎么建立的?

如果说现在可以穿越回15年前,你要干的是什么?

很多人的答案就是买房,尤其一二线城市,这种信念基本是通过三步完成的:

看起来的“大财富”、过程中的“大辩论”和根源上的“大政策”。

看起来的“大财富”,这点不用讲了。

过程中的“大辩论”,主要就是十几年前任大炮和牛刀、谢国忠等人的房价多空之辩,相信大炮观点并且下手的,内心都有些悻悻然,现在的很多中产,房产资产占比很高,而很多看空的人永远也上不了车了。

但决定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大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很多单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分房。

那时候房屋短缺,筒子楼都很紧俏,年轻人结婚没房,搞大事只能趁家里没人的间隙或者干脆野战,猫哥邻居,一套三居室住了三家人,在当时都很常见。

当时财政也不宽裕,所以住宅市场化这一个政策,盘活了两个基本需求: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和地方财政收入问题。

20来年时间,地产业蓬勃发展,赚钱效应显著。地产老板占据富豪榜单的局面愈演愈烈,而老百姓的抱怨一直就是一个主题:比如北京(楼盘),不论房价是1500、7000还是15000、70000,舆论的总论调都是,房价太高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