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唇亡齿寒”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出自《左传》,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密切,一旦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国家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故事总结:
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因为虢国位于晋国和虞国之间,晋国担心如果直接进攻虢国,虞国可能会出兵相助。于是,晋国大夫荀息建议用珍贵的宝物贿赂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利益,答应了晋国的请求。结果,晋国顺利攻下虢国后,回头就灭掉了虞国。虞国的灭亡正是由于“唇亡齿寒”,失去了虢国这个屏障,自己也难逃厄运。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来源 | 《左传》 |
含义 |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牵连。 |
出处故事 | 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事后反攻虞国,导致虞国灭亡。 |
寓意 | 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因小失大。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政治、外交、商业等领域,强调合作与共存的关系。 |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关系时,要懂得权衡利弊,注重整体利益,避免因一时之利而失去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