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一、文章总结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描绘秋夜月色,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的心境,并寄托了对亲人深切的怀念。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描写思乡、怀人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原文与赏析表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望月怀远》 |
作者 | 张九龄(唐代) |
体裁 | 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诗人因仕途不顺,远离家乡,借月抒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原文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诗意概括 | 诗人看到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远方的亲人也正共赏此景,心中充满思念。夜晚漫长,辗转难眠,点燃蜡烛却更觉月光美好,披衣起身感受露水的凉意,感叹无法将这满手的月光寄给远方的人,只能在梦中相见。 |
艺术特色 | - 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 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 情感真挚,含蓄深沉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之情。 |
三、结语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望月思人”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牵挂,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