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解释是什么】“锱铢”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书面语中,用来形容极小的重量单位或极为细微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一个人对小事非常计较、斤斤计较的态度。那么,“锱铢”具体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用法和相关词语呢?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锱 | 古代重量单位,1锱等于6铢,1两等于24铢。 |
铢 | 古代重量单位,1两等于24铢,1铢约为0.6克。 |
锱铢 | 本义为极小的重量单位,引申为微小的事物或利益。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子 |
形容极小的重量 | “他虽只拿了一锱铢之利,却也心满意足。” |
形容对小事过分计较 | “他对每一分钱都锱铢必较,从不轻易浪费。” |
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细节 | “他写文章时连一个字都不肯马虎,真是锱铢必较。” |
三、相关成语与近义词
成语/词语 | 含义 |
锱铢必较 | 对极小的利益也不放过,形容人过于计较。 |
分厘必争 | 与“锱铢必较”意思相近,强调对微小利益的争夺。 |
精打细算 | 指做事谨慎、计算周密,但不完全等同于“锱铢必较”。 |
四、词语来源与文化背景
“锱铢”源自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是古代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在《汉书·律历志》中有记载:“一两为二十四铢,一铢为千分之一两。”可见,古人对重量的划分极为精细。随着时代发展,“锱铢”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对小事的执着和计较。
五、总结
“锱铢”原本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后来引申为对微小事物的重视或计较。在现代汉语中,“锱铢必较”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过于在意小事、不愿吃亏的性格特点。了解“锱铢”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理解现代语言表达时更加准确。
结语:
“锱铢”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意义来看,这个词都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锱铢必较”可以体现责任心,但过度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