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感觉酷热难耐,为何天气预报却没到40℃?
今夏第一轮高温天气仍然“余温”未了。中央气象台预计,直至6月20日,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还将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有人感到疑惑:为何明明已经感觉酷热难耐了,而气象台报的温度却还没到40℃?天气预报的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为什么体感温度有时比天气预报的温度要高?“高温低报”现象真的存在吗?究竟是天气预报“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邀请到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柳艳香,为大家解疑释惑。
天气预报的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受人为干扰越少越好,受自然环境中除气温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
那么,要如何尽量减少干扰呢?
为此,世界气象组织统一制定了标准,即气象部门的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避免人为因素对观测场中气温等要素的测定。
百叶箱,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从头到脚一身白,还带有百叶窗的小箱子。白色不易吸热,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减少了阳光对箱内仪器的干扰。
百叶箱箱壁有两排百叶条,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呈“人”字形。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内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也可以使箱内仪器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一般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柳艳香说。
气象部门的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是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自然状态之下的空气温度。
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体感温度和气温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人体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除气温外,体感温度还受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柳艳香说。
比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且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有四项。
一是温度,即天气预报的温度。
二是湿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较高,湿度较小,人体就感觉不难受,因为人体表的水分被蒸发掉而感觉比较干爽。柳艳香说:“湿度越大,人体感觉就越闷热,所以有时候体感温度会超过天气预报的气温。”
三是风速,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空气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但仍会感觉比较干爽。
四是辐射,太阳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如果在树荫底下或遮阳棚下,感觉与太阳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样,一般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射的热量大,如在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与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
关于辐射的影响,还与衣服的颜色、天空云量的多少有关。比如外衣吸热能力,白色外衣约为20%,杂色外衣约为60%,黑色外衣约为90%。同等情况下,穿黑衣服会比穿白衣服感觉更热;晴天云量少,就会比云量多的阴天体感要热。
体感温度≠天气预报温度,气象部门和感觉都没有“骗”你
天气预报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剔除各种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扰情况下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温度;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是在天气预报温度的基础上,再叠加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体感温度和气温并非一个概念。那么公众感觉天气预报出现了偏差的原因还会有什么呢?
一是温度分布的差异性,测温的环境不同。
同样在一个地方,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气温也会有较大差异。为了规范气象观测,气象部门制定了统一标准,包括“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等。这就造成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与规定环境中的温度有一定差异,少则一两度,多则三五度,甚至更高。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强化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也增大了同一城市不同位置温度的差异,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气象台发布温度准确性的疑虑。
二是温度预报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也允许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
尽管如此,气象部门对预报员依然有着严格的检验和考评标准。例如,预报温度和实况温度相差超过2℃,即被认定为预报失准。
所以,有网友质疑的预报员故意“高温低报”的说法并不存在,而你的感觉,自然也没有欺骗你。
如何减小两种温度差异?
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并解决。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增加观测密度,在城市周围和市内多设一些观测点,将一个点的温度改变为由多点构成的面温度,提高温度在某一区域分布的分辨率。预报的结果不是以点带面,而是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多点温度。如此,可以减少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与预报温度的差别,提高预报的真实性、精准性。
另外,公众在关注日常天气预报时,不妨也参考一下相关的生活指数预报,对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从各个方面体现体感温度的提醒,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以防中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盘点关于创新的四字词语】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已成为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无论是企业、科研机构还...浏览全文>>
-
【盘点关于除夕的古诗词】除夕,作为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自古以来,文人...浏览全文>>
-
【盘点公寓房和商品房的区别】在购房过程中,很多人会对“公寓房”和“商品房”这两个概念感到困惑。其实,这...浏览全文>>
-
【盘点跟兔子有关的网名】在如今的网络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一些可爱、有趣的网名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或兴...浏览全文>>
-
【盘点跟手有关的成语】在汉语中,许多成语都与“手”这个字密切相关,它们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动作或状...浏览全文>>
-
【盘点高中开学必备物品清单】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很多高中生和家长都在为开学做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整...浏览全文>>
-
【盘点高考注意事项】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发挥...浏览全文>>
-
【盘点高层顶楼最贵的原因】在房地产市场中,高层住宅的顶楼往往价格较高,许多购房者对此感到疑惑:为什么顶...浏览全文>>
-
【盘点非洲人与动物的纪录片】非洲,这片充满神秘与生机的土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无数野生动物的家...浏览全文>>
-
【排骨炖玉米煮多少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排骨炖玉米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家常菜,既营养丰富又味道鲜美。很多人...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