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是什么意思】“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对正义的追求,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所应具备的道德责任感。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急公 | 对公共事务或公益事业非常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 |
好义 | 喜爱正义、讲求道义、愿意为正义而付出 |
整体意思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道义、勇于担当的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左传》《孟子》等典籍中,如“急公好义,不辞劳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品高尚、有责任感、乐于奉献的人,也可用于褒奖他人行为。 |
例句 | “他长期投身公益事业,真是个急公好义的好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舍己为人 |
反义词 | 拈轻怕重、自私自利、冷眼旁观、损人利己 |
四、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社会评价 | 在社区活动中,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大家都说他是急公好义的代表。 |
教育场景 | 老师表扬学生“急公好义”的行为,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
新闻报道 | “这位志愿者连续多年参与扶贫,体现出急公好义的精神。” |
五、总结
“急公好义”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它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公共利益时的主动性与正义感。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践行。
结语:
一个急公好义的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