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意思及出处】“锱铢必较”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计较、一丝不苟,尤其是在利益或细节方面。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严谨态度,也常常带有贬义,表示过于挑剔或小气。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锱铢必较 |
拼音 | zī zhū bì jiào |
释义 | 形容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都非常计较,不轻易放过。多用于贬义,指人过于小气或挑剔。 |
近义词 | 吝啬、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
反义词 | 大度、宽容、豁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常用于书面语中 |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原文 | “夫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一人之独知,而贤者之独见乎?故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至于纤微之利,锱铢必较。” |
解释 | 此段文字强调圣人重视时间与品德,而不看重细小的利益。其中“锱铢必较”原意是连极小的利益也不放过,后来引申为过分计较。 |
三、使用示例
示例 | 说明 |
他总是锱铢必较,连一块钱都要算清楚。 | 表达对金钱过于计较的态度。 |
在谈判中,对方锱铢必较,导致合作难以推进。 | 表示对方过于挑剔,影响了合作。 |
四、总结
“锱铢必较”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本用于强调对细微利益的重视,但后世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过于计较、小气。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小事上不肯让步、过于精明的人。虽然它有时也能体现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消极的性格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