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为的出处

2025-09-20 09:27:26

问题描述: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为的出处,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9:27:26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为的出处】一、

“乡为身死而不受”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义利之辨的重要论述之一。原文通过对比“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强调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当以义为重,宁可舍生取义。

其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为”字,表示“为了”,即“为了自身而死也不接受”。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有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甚至不惜牺牲道义,但真正有道德的人却愿意为了道义而牺牲生命,而不是为了保命而放弃原则。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句的出处和含义,以下将列出相关原文、作者、出处及释义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原文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
出处 《孟子·告子上》
作者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原文背景 本段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关于“舍生取义”的论述,是孟子对人性善与义利关系的深入探讨。
句子结构分析 “乡”意为“从前”或“过去”;“为”为介词,表目的,意为“为了”;“身死”指“为了保全性命而死”;“不受”指“不接受”。整体意思是“过去有人为了保全性命而死,却不接受道义”。
核心思想 强调人应以义为重,宁可舍生取义,不应为了保命而违背道义。
相关名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结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阐述“舍生取义”思想的经典表达。它不仅揭示了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也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人性、道义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子》其他篇章内容或相关哲学思想,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