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衣百结成语意思】“鹑衣百结”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贫困、衣衫褴褛,甚至破旧得连补丁都接不起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贫苦人的生活状态,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强调生活的艰难与困苦。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鹤衣百结 |
拼音 | chún yī bǎi jié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臣闻贤者居世,……鹤衣百结,而无一钱。” |
释义 | 形容衣衫破旧,补丁重重,生活极其贫困。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写贫穷的境况。 |
近义词 | 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破衣烂衫 |
反义词 | 衣锦还乡、锦衣玉食、富丽堂皇 |
二、成语来源
“鹑衣百结”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原文提到:“臣闻贤者居世,……鹤衣百结,而无一钱。”这里的“鹤衣”其实是“鹑衣”,因“鹤”与“鹑”在古文中有时相通,后人误写为“鹤”。实际上,“鹑”是一种鸟,其羽毛粗糙,象征着贫穷之人所穿的破旧衣服。因此,“鹑衣百结”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衣衫褴褛、四处补丁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文学作品 | 他自幼家贫,鹑衣百结,却勤奋好学,终成大器。 |
日常口语 | 看到他鹑衣百结的样子,大家都不忍心嘲笑他。 |
历史描述 | 战乱年间,百姓流离失所,鹑衣百结者比比皆是。 |
四、总结
“鹑衣百结”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成语,生动地描绘了贫困者的生存状态。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贫苦阶层的关注,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虽然不再常见“鹑衣百结”的景象,但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