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生平简介】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原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晚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人物之一。她出身满洲镶蓝旗,早年因美貌和聪慧被选入宫中,后因咸丰帝的宠爱而逐渐进入权力核心。在咸丰帝去世后,她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开启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时期。
慈禧太后一生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统治既有推动改革的一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最终在列强侵略与国内动荡中走向衰落。
慈禧太后生平简要总结:
- 出生:1835年11月29日
- 逝世:1908年11月15日
- 本名:叶赫那拉·杏贞
- 身份:清朝皇太后、实际掌权者
- 执政时间:1861年-1908年(共47年)
- 主要事件:辛酉政变、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之乱、《辛丑条约》签订
- 评价:复杂多面,既有维护皇权的强硬手段,也有对外妥协的软弱表现
慈禧太后生平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备注 |
1835 | 出生于满洲镶蓝旗 | 父亲为惠征,母亲为富察氏 |
1851 | 被选入宫,封为兰贵人 | 入宫时年仅16岁 |
1856 | 生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 | 受宠于咸丰帝 |
1861 | 发动辛酉政变,夺权成功 | 与恭亲王奕訢联合铲除肃顺等顾命大臣 |
1861–1881 | 垂帘听政,掌控朝政 | 与慈安太后共同摄政,后独揽大权 |
1860–1890 | 推动洋务运动 | 支持李鸿章、左宗棠等进行近代化改革 |
1894 | 甲午战争爆发 | 对日作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
1898 | 戊戌变法失败 | 镇压维新派,废黜光绪帝 |
1900 | 义和团运动爆发 | 支持义和团,引发八国联军入侵 |
1901 | 签订《辛丑条约》 | 清政府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
1908 | 去世,葬于定东陵 | 临终前立溥仪为帝,结束其长期掌权 |
慈禧太后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她的决策深刻影响了清王朝的命运。虽然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其保守与妥协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崛起,更是一段帝国衰落的历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