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成语典故】“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学习态度和教学精神的总结。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学而不厌”后来成为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乐于求知的精神状态。
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学而不厌 | 指学习不感到厌烦,形容人勤奋好学,乐于不断追求知识。 |
成语出处
出处 | 内容 |
《论语·述而》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成语用法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从小就好学不倦,真是学而不厌的典范。 |
用于形容学习态度 | 在学习中要保持学而不厌的精神,才能不断进步。 |
成语故事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问,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知识就自满。他在教学中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热情,即使面对学生的提问重复多次,他也从不表现出厌烦。正是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圣人。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学而不厌”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要求,更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应该培养“学而不厌”的精神,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
“学而不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坚持学习、不断进取。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学而不厌 |
出处 | 《论语·述而》 |
含义 | 学习不感到厌烦,形容勤奋好学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 |
现代意义 | 倡导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