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同日而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两个事物或情况不能相提并论,强调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放在同一层次进行比较。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强调对比时非常有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日而语 |
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释义 | 把不同时间、不同情况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表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是故君子有礼,然后可与言道之方;有信,然后可与言道之体;有义,然后可与言道之功;有智,然后可与言道之权;有勇,然后可与言道之术。”(后世引申为“同日而语”) |
用法 | 多用于否定句中,如“岂可同日而语”。 |
近义词 |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
反义词 | 不可同日而语、天壤之别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日常对话 | “他这次的成绩和上次完全不同,怎能同日而语?” |
学术讨论 | “这两项研究的背景和方法大不相同,不能同日而语。” |
文章写作 | “这两个时代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
商业分析 | “公司去年的盈利和今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用于肯定句中:如“他们可以同日而语”,这是错误的用法。
2. 避免与“相提并论”混淆:虽然两者都涉及比较,但“同日而语”更强调时间或条件上的差异,而“相提并论”则侧重于平等比较。
3. 注意语境搭配: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同日而语”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不可比性。它常用于指出两个对象在时间、条件、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掌握其正确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