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的原文及翻译】一、
“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原句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城春草木深”与“花重锦官城”常被联系在一起,虽非同一诗句,但“花重锦官城”常用于形容成都(锦官城)春天花开繁盛的景象。
本文将对“花重锦官城”的出处进行梳理,并提供相关诗句的原文与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诗意内涵。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花重锦官城 | 花朵盛开,重重叠叠,装点着锦官城。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叹时局,花儿也似流泪;离别之痛,使鸟儿也感到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战火已经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头发越来越稀疏,几乎无法插住簪子。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城中草木茂盛。 |
三、补充说明:
“花重锦官城”并非杜甫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扩展或引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常用于描绘成都春天花团锦簇、繁华富庶的景象。“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因当时蜀锦产业发达而得名,象征着繁荣与美丽。
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花重锦官城”,但“城春草木深”一句,却与“花重锦官城”在意境上相呼应,都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凄凉对比。
四、结语:
“花重锦官城”虽非杜甫原作,但在文学欣赏中已成为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它不仅展现了成都春天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通过了解《春望》的原文与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杜甫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作品或“锦官城”的历史背景,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