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流拍地块宗数为543宗,同比增加77%;流拍地块宗数占推出地块宗数比值为6.8%,较2017年的3.5%提高了3.3个百分点;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613万平方米,是2017年的2.1倍。
今年全国土地流拍频发,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房企资金压力的增加。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深入,部分城市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条件严苛,在地价高企、房价上涨预期被抑制的背景下,房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拿地意愿降低。同时,部分购房需求被抑制,销售增速放缓,再加上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加杠杆购地被严控,房企拿地更加谨慎,有的会根据当地政府的限价反推拿地的技术指标,保证能算得过账的才会出手;有的土地储备充裕的主动选择放缓拿地;有的资金压力大的被迫放弃拿地。
不过,土地流拍的增多并不代表房企对土地市场悲观了,只能说房企更加理性了。因为那些流拍的土地大多是动辄几十亿的高价地或者位置偏远的复杂地块,而地理位置优越、条件较好的优质地块依然是房企争抢的对象。
以北京为例,最近出让的13宗地中,除1宗流拍外,有12宗顺利成交,数十家房企参与现场竞拍,还有多宗住宅地块竞争激烈,竞价次数多达50轮以上,更有地块溢价率接近50%,当日卖地超316亿,创出北京单日土地成交历史纪录。但以此认为北京土地市场回暖还为时尚早。因为当天出让的土地数量较多,显得参与房企总量较多,但每宗地最多也就5、6家主体竞争,有4宗地只有2家报价,这与前两年动辄十几家主体争抢一块地相比少多了。另外,溢价率最高的地总价并不高,总价最高的地虽然竞争同样激烈,但溢价率并不算高,多数在20%左右,还有多宗地溢价率只有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