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法口诀两种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破十法”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通过“破十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如何从一个十位数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以下是关于“破十法口诀两种方法”的总结与对比。
一、什么是“破十法”?
“破十法”是针对“个位不够减”的情况而设计的一种计算方法。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时,需要将被减数拆成“10”和另一个数,再进行减法运算。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提升计算能力。
二、破十法的两种口诀方法
方法名称 | 口诀内容 | 计算步骤 | 举例说明 |
方法一:先补后减 |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减余” | 1. 找到被减数中的“10”; 2. 将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凑成10; 3. 先减去凑成10的部分,再减剩下的部分。 | 例如:15 - 7 = ? 1. 把15分成10和5; 2. 7可以分成3和4; 3. 先减3得10,再减4得6; 结果:15 - 7 = 8 |
方法二:先减后补 | “先减整,再补零,凑成十,最后加” | 1. 把被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 2. 减去减数的一部分; 3. 再把剩下的部分补上,得到最终结果。 | 例如:14 - 9 = ? 1. 把14看成10 + 4; 2. 先减9,变成10 - 9 = 1; 3. 再加上剩下的4,得到5; 结果:14 - 9 = 5 |
三、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 适用场景:
- 方法一(先补后减)更适合个位数较小的减法,如15 - 7。
- 方法二(先减后补)则适用于减数接近10的情况,如14 - 9。
- 学习难度:
- 方法一更直观,适合刚开始学习的学生。
- 方法二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 记忆方式:
- 方法一口诀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者模仿。
- 方法二需要理解“补”的概念,更适合深入学习。
四、总结
“破十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实用的计算技巧,两种口诀方法各有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无论是“先补后减”还是“先减后补”,其核心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这两种方法,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减法运算的深刻理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