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什么意思】“名副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也就是说,其称号、名誉与其真实情况是一致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与“实”的一致性,表示某种评价是准确且真实的。
一、
“名副其实”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名声和实际相符合。在现代汉语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名称、称号与其实际表现、能力或状态完全一致,没有虚名。
例如: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不仅学术成果丰硕,还多次获得国际奖项。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认可与肯定,也可用于中性语境,如描述某个产品或服务确实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名副其实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声名与实际相符,不虚有其名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也可用于中性 |
例句 | 他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救了很多人。 |
近义词 | 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
反义词 | 虚有其表、名不副实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名+副+其+实) |
使用场景 | 表扬、评价、描述真实情况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名副其实”,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适用对象:适用于人、事、物等,强调其真实价值。
- 语气:通常为正面评价,不宜用于负面场合。
- 搭配:常与“是”、“堪称”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名副其实”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一种对真实性的认可和尊重。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