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出自哪】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赤壁赋》。该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属于其“前后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文章以作者在赤壁江边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天地永恒的深刻思考。
“壬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指的是公元1082年;“七月既望”则是指农历七月十六日,即七月的中旬之后。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也为全文奠定了历史与文化的基础。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相关信息,以下表格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名称 | 《赤壁赋》(又名《前赤壁赋》) |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 出处 | 《东坡七集·前赤壁赋》 |
| 写作时间 | 壬戌年(公元1082年)七月既望(农历七月十六日) |
| 体裁 | 散文赋 |
| 背景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于赤壁江边写下此赋 |
| 主题 | 人生短暂、自然永恒、超脱世俗的思想情感 |
| 语言风格 | 清新优美,富有哲理,意境深远 |
三、结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不仅是对时间的记载,更是苏轼在逆境中表达心境的重要标志。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智慧,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